艺术是什么?

艺术是什么?

我们常常听到一种陈词滥调, 即一个对自己的观点有自我意识的人说: “我对艺术不太懂, 但我知道我喜欢什么 。” 仅从论点出发, 这反映了主观性的穷途末路, 在某种程度上, 它呼应了柏拉图对美的理解 (参阅“人各有自己关于美的标准吗” 一节)。 柏拉图认为,苏格拉底将美定义为点燃我们感知愉悦的事物; 古希腊艺术关注对完美圣像对应的神和神话英雄的描绘, 进而认可了 “艺术作为美” 和 “美作为艺术” 之间的关联性。 艺术的这种理想化观点很难在实际中应用, 例如,它无法解释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艺术对暴力行为的生动描绘。 一些油画, 例如, 鲁本斯 (Rubens) 的 《上十字架》、 格鲁内瓦尔德 (Grünewald) 的 《嘲弄基督》 和卡拉瓦乔 (Caravaggio) 的 《耶稣下葬》, 描绘了 《圣经》 中记载的耶稣所受的骇人听闻的酷刑, 这些绘画很难让人在欣赏它们的时候体会到任何感官愉悦: 作为祭坛绘画, 它们展示了宗教殉道者的痛苦遭遇。 然而, 这三幅名画的作者都是公认的艺术大师。

1897 年, 俄国小说家列夫·托尔斯泰写了一篇长文, 分析到底是什么构成了艺术。 《什么是艺术》 没能够通过俄国的审查, 最初只能以英文译本发表, 这主要是因为托尔斯泰表达了一些备受争议的观点。 文章一开始托尔斯泰就攻击了传统观点, 即所有关于美的判断都是主观的。 但如果认为美是客观的, 就必然要求每个人都以同样的方式看待事物。 如果美可以在自然界的完美中找到, 那么我们追求艺术又有什么必要? 托尔斯泰观点的主要论点是艺术观既是客观的也是主观的, 他并没有给出艺术的核心定义。

托尔斯泰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法国艺术理论家尤金·贝隆 (Eugène Véron) 的理念, 特别是贝隆的著作《美学》 (1879 年) 中对艺术的定义。 贝隆认为, 尽管很多艺术可以被认为是美的、 赏心悦目的, 但美不是艺术的主要特性。 艺术不仅仅是漂亮的绘画或是令人赞赏的声音和文字。 艺术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而且,艺术是人们交流各自观点的媒介。 但是, 对于托尔斯泰来说, 艺术作为一种表达依然是不够的: 这种表达还必须能够成功地抵达观众的内心, 人们欣赏绘画或听交响乐时, 应该有与创作这些作品的艺术家们同样的感受。这一观点以反传统的方式, 让托尔斯泰有充分理由被列入所有他所不喜欢的 “艺术家” (歌德、 贝多芬、 莎士比亚) 行列之中。 托尔斯泰总结出 “好艺术” 和 “坏艺术” 之间的差异, 即 “好艺术” 可以成功地传达情感和观念, 而 “坏艺术” 却不能, 因为它们是混乱的、假的和令人困惑的。 远离对美的狭隘分析, 这一结论是合理的。

弗里 德 里 希 · 尼 采 ( Friedrich Nietzsche, 1844—1900) 在其作品 《悲剧的诞生》 (1872) 中通过分析古希腊戏剧尝试发展艺术的定义。 尼采认为人类生活一直不可避免地在两种对立状态中挣扎, 他以古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 (Apollo, 日神) 和狄俄尼索斯 ( Dionysus,酒神) 命名这两种相反的力量。 日神力量的特点是以安静的形式存在的富有远见的梦想力量, 如古典雕塑、 音乐作品中的和谐与平衡, 典型的现代例子当属毕加索(Picasso) 和蒙德里安 (Mondrian) 的 “抽象立体主义”(abstract cubism)。 与此相反, 酒神力量呈现出无序和疯狂。 狄俄尼索斯的艺术要求纵情狂欢, 尼采认为中世纪节日的野性民间舞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摇滚吉他手吉米·亨德里克斯 ( Jimi Hendrix) 奔放的演出或“虚 无 主 义” ( nihilistic ) 艺 术 家 达 米 安 · 赫 斯 特(Damien Hirst) 的作品, 它们包含了狄俄尼索斯艺术的典型元素。 然而, 对尼采来说, 真正的艺术推动力来源于两种对立力量之间的冲突, 和占领彼此空间而造成的紧张关系。 回到上面的例子, 吉米·亨德里克斯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音乐家, 他对标准蓝调音乐有着无可挑剔的掌控力 (阿波罗力量), 同时又用不同寻常的节奏变化和生机勃勃的演奏风格 (狄俄尼索斯力量) 颠覆了前者。 同样, 毕加索花了几年时间研习艺术创作的技术手法后, 开始了他自己独特的颠覆式的抽象形式和视角。 尼采认为, 古典艺术以阿波罗形式呈现的宁静和美丽, 促进了秩序和和平, 但是它们也应该被看做是对同样存在于世界上的黑暗压迫力量的理解和反馈。 用尼采的话来说: “人们 (希腊人) 要遭遇多少, 才可以创造出如此的美!”

“艺术, 抑或抄袭, 抑或革命。”
保罗·高更 (1848—1903)
摘自尼克的书 《距离的凄美》 (1913 年)

那么, 什么是艺术? 苏格拉底的观点是艺术和美相关, 因为它们都激发并引起人们的感官享受。 托尔斯泰否定了这种观点, 认为它过于主观, 并认为艺术可以表达人的思想和情感。 尼采区分了日神力量和酒神力量,并用它们作为区分和评估艺术作品的方式。 鲁本斯对耶稣受难的描绘同时包含了两种力量元素, 因为这幅作品既气势恢宏又令人咋舌。 也许尼采的解释最接近文艺复兴时期宗教艺术中的暴力与美的混合。

“一些时候, 事情并不都是正如一个人主要期望相信的那样便于理解和传达; 很多事情无法表达出来, 当它们发生在一个没有语言的领域里, 而且一些艺术作品比另一些作品更难表达, 例如神秘的存在物, 我们过世后的生命。”
莱纳·玛利亚·里尔克 (Rainer Maria Rilke),
《给青年诗人的信》 (1929)

《喷泉》 是马塞尔·杜尚1917 年的作品。 这个 “雕塑” 是杜尚从商店买来的一个陶瓷小便池, 杜尚将这一作品提交到独立艺术家协会并试图参加在纽约的展览。杜尚的这一作品被认为是个恶作剧, 它讽刺了当时艺术世界里的浮华。 然而, 《喷泉》 已经被艺术评论家公认为 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品。

虽然很多人都熟悉 《喷泉》 的理念, 但是几乎没有人真正见过它的实物。 独立艺术家协会拒绝展示原始版本的小便池, 所以在被拍摄下来之后, 它可能就被丢弃了。 20 世纪 20 年代初, 杜尚的 《喷泉》 引起了很多关于什么构成艺术的讨论, 可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艺术只是一个想法, 尽管可能十分愚钝, 艺术也不必然只是一件物品而已。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